林昌彝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18-06-05 09:2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人物名片:
    林昌彝(1803-1876),字惠常,又字芗溪,晚号茶叟、五虎山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爱国学者、诗人,同时还是著名诗评家。年轻时拜陈寿祺为师,饱览群书,才华横溢,但进京会试八次皆不第,随即放下科举的执着,游历各地。当他看到祖国受列强侵略,愤恨不已,以诗言志,并四处收集反映鸦片战争、歌颂烈士等诗篇,写下《射鹰楼诗括》,通过表彰作者及其作品,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成为著名的诗评家。其重要著作有《射鹰楼诗话》、《海天琴思录》、《砚桂绪录》、《小石渠阁文集》等。
 
读万卷书
    林昌彝生于清嘉庆八年,其父高汉,本来是一儒生,后来远赴大西洋经商。林昌彝小时候家境清贫,但其母吴氏家教甚严,每日亲自督课。林昌彝在母亲的教导下读书,4岁读《三字经》,11岁抄“六经”。当时家族里的人普遍认为读书无堪大用,逼吴氏让林昌彝去大西洋做生意赚钱。但吴氏坚决不答应,甚至以跳井抗争。如此,林昌彝才得以继续求学。
    幼年时的林昌彝的成绩便已崭露头角,17岁县试、府试均名列前茅。20岁时,有幸得到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的赏识,拜入门下,走上以汉学治经的道路。据说,陈寿祺家中藏书有八万余卷之多,而林昌彝用了七年时间,读了个通透,“遍阅佳者,作为提要”。林昌彝曾说:“余之知做人者,先母吴太安人之所铸也;余之知读书者,陈恭甫(正是指陈寿祺)师之所铸也。”
行万里路
    林昌彝的满腹经纶在其年轻时,就已传遍当地。连他的座师都曾说:“近日海内传经,鲜有如芗溪(林昌彝)之精且博也。”不过,让这位才子尴尬的是,林昌彝八次进京参加会试,都失败了。不过对于林昌彝来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每次会试后,他都趁归途之际,游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还到了北方燕、赵地区。渐渐地,林昌彝越来越喜欢上“行万里路”,他三登泰山,两上岱岳,历史上险要之地如井陉、潼关、赤壁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他也寻遍那些著名风景区洞庭湖、太湖、苏杭等地。可以说这段际遇,拓展了林昌彝的视野,激发了他的豪情,打破了他狭隘的科举观念。于是林昌彝以诗为歌,“意气平生溢九州,云山万里快孤游”(摘自其《感事留别》),写下了如《登泰山观日亭》、《岱岳吟》、《潼关行》、《武夷山大隐屏》等许多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的诗歌。在游历的过程中,林昌彝也结交了许多经世实用的学者,如魏源、朱琦等。渐渐地,林昌彝不在纠结于科举,他认识到八股文所涉及过于片面,感叹道:“科举之法,以八股制艺取士,皆不足据……此人才所以日下也。”
揣报国心
    林昌彝中举的那一年,正是林则徐奉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实行禁烟之时。当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林昌彝等爱国之士无不拍手称快。他痛恨英国人大量输入鸦片,“英人以鸦片流毒之物,赚去中国财宝,此天怒人怨,为天理所不容,人情所共愤。”“福州之地,即以金为山,以银为海,亦不足供逆夷所欲,况地瘠而民贫者乎?”林昌彝坚决主张抗英,认为:“洋烟流毒,中国元气已伤。救之法有二:一则绝通商,一则开海禁。绝通商,非主战不可;主和则苟安于目前,若此,则伊于胡底矣。”林昌彝与林则徐相遇后,两人意气相投,来往密切。林则徐的女儿普晴和女婿沈葆桢还成了林昌彝的学生。
    不久,英国侵略者不甘失败,让舰队陆续开抵广东海面,想逼迫清庭就范。这时,林昌彝写信给林则徐,献《平夷十六策》和《破逆志》(4卷)。两书均已失传,可据林则徐回信中提及此事称:“其间规划周祥,可称尽善,此百战百胜之长策,与弟意极合。弟在粤中时,五围夷鬼,三夺夷船,其两次夷船退出外港,不敢对阵,皆此法也。”认为这是“真救世之书,为有用之作”。
    林则徐等爱国之士,空有破敌之策,却说服气不了被“吓破了胆”的满清王朝。林则徐被“请辞”,所用之人皆是贪生怕死、畏战偷安的主和派。主和派主和未成,鸦片战争爆发,国内数地相继失守,道光帝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福州就被辟为通商口岸。林昌彝对此痛恨无比,视为举国大耻。他猛烈抨击主和派:“英逆之变,主和议者是何居心。余尝见(南京)和约内容,不觉发为之指。”
    当时林昌彝家中正好有一书屋面对鸟石山积翠寺,该寺被英国人所占据。林昌彝“目击心伤,思操强弓毒矢以射之,因绘《射鹰驱狼图》以见志,并名所居之楼为‘射鹰楼’。” 所谓饥鹰和恶狼指的就是英国侵略者。他又在楼头上写了一副对联:“楼对乌山,半兽蹄鸟迹;图披虎旅,操毒矢强弓。”当时的林昌彝无奈本身条件所限,恨不得弃笔从军,参加抗英战争。江西一位才子陈偕灿见《射鹰驱狼图》后曾写到:“林生四十负奇气,读书万卷才沉雄。请缨早蕴终军志,投笔常思定远功……”
评爱国诗
    林昌彝无法投军报国,便潜心在家,闭门写书。他绘制了《射鹰图》手卷,同时写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著作——《射鹰楼诗话》。这本书强烈表现出林昌彝爱国反侵略的愿望。前两卷集中采录了反映鸦片战争的诗篇,通过表彰作者及其作品,激励反帝爱国精神,兼及抗御入侵、抵制鸦片贩毒及商品倾销的方略。
    书中评论所及以清代诗人为多,不下200人左右,尤详于嘉庆、道光两朝作者。其中对当时进步诗人如魏源、林则徐、张际亮、朱琦、张维屏等给予了较多的篇幅,被收录的作者,除生平简介外,还追溯诗作源流,品评风格成就。但林昌彝并不局限于当代的名人的作品,其中不少作者不见史传,诗集不见刻本,但均被细心的林昌彝收录。除此之外,林昌彝还四处搜集各家表彰烈士的诗,对于纪念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爱国英雄,如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金门把总林志等英雄的诗,均有收录。
    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论诗重格、意、趣,反对无病呻吟和堆砌词藻。他通过选录、品评作品和检讨前人诗论,表达了作者的论诗主张。他论诗注重“命意”、“寄托”,强调“处处皆有作诗之人在”,提出诗“本于性情”。他肯定严羽诗有别材、别趣之说。但反对严羽“诗非关学”、“诗非关理”的提法,而赞许“诗篇虽小伎,其源本经史。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这实际反映了当时“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的诗歌倾向,为后来被“同光体”诗派所推崇。
 
后记
    林昌彝除了是个诗评家外,其他诸子百家之学,均有猎涉,对天文、地理、植物学、医学、数学和工艺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他的科学论述都见于他的另一巨著《砚桂绪录》中。在书中,他反驳史书上“两日重出”的荒诞记载,认为那是太阳通过云层,被另一浓厚黑云遮着日光返透所致。在医学方面他举了不少经验单方和治愈实例,书中甚至还记述着个别能工巧匠的技能,如福清人魏五,能以木制鸽子、孔雀、画眉等,以机械置其中,能动能飞……可惜这位学问广博的爱国学者,一生终被封建制度所累,满怀报国之志却无法效力祖国,晚年又复清贫,以授徒为生。(■ 本报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