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治知识

来源:闽侯县卫健健局 发布时间: 2021-06-23 17:18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叮咬而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登革病毒(病毒型别有4)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造成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67)被蚊虫叮咬,病毒就有可能经蚊子传播开去。此病不会经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 

登革热的主要状征和体征 

1感染登革病毒后,经过314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8),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7体温可达39C以上。伴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微的牙龈出血、流鼻血等。病后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例会发展成登革出血热,发生出血、休克、严重时可致死亡。 

2首发感染登革热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再次感染则容易引起登革出血热,甚至登革休克综合症。出血性登革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症,主要是血管内壁受到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加,血浆蛋白流失,造成水肿,红血球浓缩、血小板受到破坏減少而有出血的现象。 

登革热的主要措施 

1消除各种积水。 

2消灭成蚊。 

3加强传染源管理。要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发现患者并及时隔离,为安全起见,从发病之日起隔离6天。收住登革热病人的病房应有防蚊设备,在家治疗的病人在隔离期内,不要离家到处走动,以防传播。 

4做好个人防护。在室外工作时应穿长袖长裤,或在皮肤上涂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点蚊香,防止被蚊虫叮咬传染。 

5防止疾病扩散蔓延。在登革热流行地区不要开展群众性集会和娱乐活动,减少人群流动。 

6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