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脱离实际摄入量和相关标准,仅凭奶茶中检出植脂末或色素,就认为喝奶茶可以导致慢性中毒,其实有失偏颇。”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如是说。
以日落黄为例,作为一种合成色素,它在世界各国的食品行业中早被广泛使用。2011年,国际权威机构JECFA(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调整明确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4毫克。按照这个ADI值来算,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可以摄入的日落黄为240毫克。
根据国家标准,风味饮料中的日落黄最高用量为0.1克/公斤。要想喝足240毫克的日落黄,每天需要喝2.4公斤的风味饮料。
那么,为什么奶茶中检出日落黄仍被判定违规呢?
根据国家标准,日落黄作为着色剂允许用于11个大类几十个小类的食品饮料中,而茶饮料未被列入,所以检出即判违规。
不过,一类食物没有被列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类食物中“没有必要添加”,二是没有企业申请在该类食物中使用这种添加剂。
所以,国家标准没有把一种食物列入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并不说明添加了它就有害——同一种物质,在其他饮料中就安全,在奶茶中就“让人慢性中毒”,多少有些荒谬。
接下来说奶精。阮光锋认为,即使奶茶使用奶精(植脂末)替代牛奶来调制,也不代表吃进去的都是反式脂肪。调查数据显示,奶精中的氢化植物油的确可能含有反式脂肪,但平均含量仅为0.41克/100克 。
尽管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但反式脂肪酸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还是要看究竟吃了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建议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应低于1%(注: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而据统计,我国男性和女性的这一供能比均为0.2%,2011年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的供能比为0.3%。也就是说,多数人反式脂肪摄入量都不会超过推荐标准。
尽管从摄入量来看,喝奶茶等于中毒的说法太过危言耸听,但并不意味着奶茶就是绝对健康安全的饮品。
阮光锋认为,比色素添加和奶精调制更应引起重视的,是某些人群不健康的奶茶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当频繁喝、当正餐喝这样的极端消费模式与少锻炼、少睡眠,甚至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叠加的时候,喝奶茶的风险系数就很有可能水涨船高。
而在这一前提下,以下几个因素就值得警惕
含糖量过高的奶茶。经常饮用含糖饮料可能会抑制饱腹感,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及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脂肪。奶茶良好风味和口感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脂肪的参与,但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引发肥胖。特别是在带有奶盖的奶茶中,脂肪含量尤其高,平均为7克/100毫升。一杯奶盖茶大约有40到60克脂肪。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脂肪小于60克,喝这样一杯奶茶就超过了健康推荐量。
含反式脂肪酸的植脂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用植脂末做的奶茶,每300毫升(相当于中杯奶茶)中就有0.5克到2.7克的反式脂肪酸,如果经常喝很多奶茶,会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咖啡因。健康成人单次摄入量不要超过200mg,孕妇和儿童等人群不宜摄入,否则会引起类似焦虑的症状,如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为2%-4%,高于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1%)。奶茶受原料种类和现制工艺的影响,咖啡因含量会很高,儿童、孕妇、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尤其应避免过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