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周末、节假日安全提示(第三期)

来源:闽侯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4-01-01 20:3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随着2024年寒假春节的临近,我们务必对中小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参照真实案例,我们更新至第三期的安全提示,目的在于提醒广大公众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成长,共同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家长们需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密切关注孩子的行踪。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积极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社会各界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在节假日期间,请注意以下关键点: 

  一、遵守交通法规 

  17岁少女驾驶摩托车,14岁少年驾驶电动车,二人相撞一死一伤!】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信息,2023年8月16日,江西新余。晚21:05分许,廖某驾驶轻便摩托车在非机动车道逆行,与一辆正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迎面相撞。事故致两车受损,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胡某受伤,廖某因未戴安全头盔出现颅脑损伤,经医生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廖某17岁,无证驾驶、逆行、未按规定车道行驶,负主要责任;胡某14岁,未满16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负次要责任。 

  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未满18周岁未考取机动车驾驶证不得驾驶机动车,未满16岁禁止骑电动车上路,12周岁以下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由于未成年人对复杂的交通环境缺乏准确的认知和判断,违法骑车上路很可能会发生危险。 

  【惊心瞬间!母亲骑车载5岁女儿,停进了货车盲区!】据玉溪交警信息,2023年 5月20日,云南玉溪。一辆大货车正在路口等红灯,此时,一名母亲骑电动车载着5岁的女儿来到路口,直接来到货车车头前等待通行,丝毫没察觉自己带着女儿停在了致命的盲区里!片刻后绿灯亮起,母亲还没来得及起步,就被启动的大货车撞倒。 

  “黑车”被查,乘客:“我怕他把我拉去卖了”】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信息,近日,湖北高速交警黄梅大队查获一辆非法营运面包车,该车从江苏常州出发前往云南昭通,驾驶员冷某收取每名乘客700元费用。最终,民警将其非法营运线索移交运管部门处理,同时责令冷某联系其他车辆将乘客安全转运。 

  学生自觉自律: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嬉闹不在机动车出入口、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乘坐机动车须系好安全带,12周岁以下学生不得坐副驾驶座位12周岁以下学生不骑自行车或共享单车,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时应佩戴安全头盔,16周岁以下学生不骑电动自行车,达到法定年龄学生骑行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18周岁以下学生未取得驾驶证不得骑行摩托车、不驾驶机动车;不随意穿越铁轨、不在铁轨边步行或铁路道口玩耍。 

  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责任: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监管未满12周岁学生不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学生不骑电动自行车、未满18周岁未考取机动车驾驶证不骑摩托车、不驾驶机动车。依法履行拒让学生乘坐非法接送车辆的监护责任。    

  二、注意居家安全 

  3岁孩子从5楼掉落至2楼平台,家长抱娃痛哭大喊 据报道,2023年6月19日,江苏南京,一3岁孩子从5楼电梯过道坠落至2楼平台。家人抱着孩子痛哭,邻居声嘶力竭大喊:小孩别抱!医生建议,孩子从楼上掉落后,家属不要移动患儿,以防造成二次伤害,而应等待120救援 

  男孩小区放烟花烧阳台还好119来了据中国消防信息,近日,浙江嘉兴,一男孩放烟花不料烟花直飞上天,不慎引燃楼上阳台,火光闪烁,情况危急。浙江消防赶赴,立即架设水枪,将火扑灭。 

  【危险!儿童触电倒地爷爷这波操作对据中国消防信息,近日,一儿童玩耍时,不慎触电,瞬间倒地抽搐,看着吓人。危急时刻,爷爷飞速切断电源将孩子抱起,好在并无大碍。 

  学生自觉自律: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不往窗外抛物,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不使用“三无”电器,不在同一接线板上同时接插多种大功率电器,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和电器。不玩火,发现火情沉着应对,及时到室外拨打119。居家劳动时若使用刀具、燃气设备等应由家长指导,使用燃气时开窗通风,劳动结束,刀具应及时安全放置,燃气应及时关闭。燃放烟花爆竹应由家长陪同看护 

  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寒假前开展家庭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 

  三、注重自我保护 

  【民警多问一句竟发现2名被拐孩子】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截至12月10日,铁路公安机关共解救被拐妇女和未成年人300余人。去年6月,辽宁葫芦岛,两名未成年人到车站办临时身份证,引起民警注意。经询问,两人竟是被拐骗人员。民警随即展开侦查,彻底摧毁一条拐骗未成年人非法盈利的产业链,抓获涉案人员76人,解救未成年人64人。 

  【贵阳一酒吧违规接待致未成年女孩被性侵】据媒体报道,近日,贵阳市一酒吧因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被罚款2万元。3月4日晚,店内3名男子与2位女士饮酒,其中1人离去,剩下3男1女直至次日凌晨。5月6日,市监局接到公安部门线索,证实4人在酒吧饮酒,酒吧违规向未成年人售酒,导致3名未成年男子将醉酒女孩带至酒店性侵。 

  学生自觉自律:不去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酒吧等场所。不接受陌生人请喝或礼物,不坐陌生人车辆;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不擅自进入轨道区间、在建工地、荒地、高压电线附近、停车场、危化品仓库等危险区域;不饮酒、不吸烟、不触碰违禁品。在公共场所饮食要注意饮食安全,不吃三无或有异味的可疑食物;不参加证照不全、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的校外机构活动,不参加危险户外探险活动和涉山涉水高风险活动。如遇突发事件,听从指挥,冷静应对。 

  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遇有极端天气,不带孩子去山区、河谷等危险区域游玩  

  四、安全文明上网 

  【警惕“游戏皮肤”陷阱】据央视报道,2022年10月16日,12岁女孩报案称,自己在用奶奶的手机玩游戏时,被骗走了2万多元。经查,这是一个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进行诈骗的电诈团伙。后警方对嫌疑人展开抓捕,陆续将犯罪团伙的22名嫌疑人抓获归案。经敦煌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该案于2023年11月7日一审宣判,法院认定14名被告人分别构成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一年三个月至十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 

  学生自觉自律: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低俗不良信息,不加入不健康圈群,不发表侮辱欺凌他人等不正当言论。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不沉溺网络游戏,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网友,不单独约见网友,不随意上传照片、住址、电话等个人及家庭信息,不参与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防范网络诈骗。 

  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五、加强心理安全 

  中小学生:以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身边的人或事。感到烦恼时, 

  通过沟通、倾诉等予以排解。情绪波动强烈时,主动寻求家长、老师、心理热线或专业机构的帮助。遇到困难与挫折,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自己的信心。认可自己的努力,接受努力的结果。学会情绪管理,开心过好每一天。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发现孩子有严重心理、精神问题的,应及时转介、诊断、治疗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 计划(2023—2025年)》: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