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伏来袭,已经进入盛夏,注意高温中暑;夏日闷热常开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空气不流通,需注意流感来袭;我市7、8、9三个月正处于登革热易发病季节,市民应注意防蚊灭蚊;夏季多洪涝自然灾害,需警惕灾后无大疫;同时气温高、湿度大,适合各种细菌、微生物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容易引起肠道疾病。此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居高不下,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市民朋友们仍需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措施。
经综合分析历年传染病疫情数据,以及国内外疫情动态和水文气象资源,小编提醒您——
《七月,注意以下疾病》
新冠肺炎
流行性感冒
登革热
食物中毒
高温中暑
自然灾害
目前国外疫情依然未见好转,国内多地仍有零星病例发生,我市处于常态化防控中,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故7月我们仍然对新冠肺炎不能放松警惕,再次提醒市民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亲友。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有效防护手段,符合条件、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建议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半年后,尽快接种加强针。
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好口罩,加强手卫生,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室内多通风,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就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炎热的夏季,人们常习惯于躲在空调室内,房门紧闭,造成室内空气不流通,再加上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着凉,同时相对低温环境会使人体毛孔关闭,导致体内汗液无法及时排出,扰乱新陈代谢,降低身体抵抗能力。
根据往年福州市流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福州市冬春季高峰时间主要为12月至次年2月,夏季次高峰时间主要在6-7月,因此,7月已然进入夏季流感流行高峰时期,需引起公众高度重视。
接种流感疫苗: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季节前1~2个月接种最佳。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7月,高温、多雨天气频繁,蚊虫活动活跃,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夏、秋两季,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蚊子如果叮咬了登革热的病人,当它叮咬下一个人时,就可能把血液里的登革病毒传给他人,就出现了疾病的流行传播。
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的疫苗及特效药,如果被蚊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七月福州天气多雨湿热,极易造成食物变质,尤其是一些保存不当的食品,市民不慎食用后容易诱发胃肠疾病。福州疾控提醒您,夏季要注意防范食物中毒,防止因食用变质食品造成身体不适。
食物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正确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专家提倡,食物最好“现买、现做、现吃”,食品要低温储藏,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食炊具要分开使用;熟食品应及时食用,尽量不要隔夜、隔餐。
在选购熟食卤菜、凉菜时更应慎重,尤其注意销售场所防虫防蝇防尘设施是否齐全,存放条件(如温度控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熟食制品在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用前须彻底再加热。如发现熟食制品变质变味,则应弃去,因为一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靠加热是破坏不了的。
七月福州天气多雨湿热,极易造成食物变质,尤其是一些保存不当的食品,市民不慎食用后容易诱发胃肠疾病。福州疾控提醒您,夏季要注意防范食物中毒,防止因食用变质食品造成身体不适。
食物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或者凉爽的地方。热天建议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休息。
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部分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应及时补充。
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奶豆类。饮食清淡,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早晚可食用一些防暑粥,例如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赤豆粥、冬瓜粥、荷叶粥等。
每年夏天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季节,台风、洪涝、干旱、龙卷风等等,自然灾害都会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特别提醒,暴雨带来的灾害不仅会让人民遇险,还可能造成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给健康带来巨大隐患,灾后防疫工作应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绝不能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
汛期高温、高湿,尽量不要一次采购和储存大量食材,避免长时间储存造成食物腐烂变质。短期存放食物应注意低温、防尘、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不要食用。
入口的食物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喝生水,尽量喝相对清洁的水,比如密封桶装水、瓶装水或烧开后的水。
在雨后应尽快清理环境卫生,避免滋生蚊蝇及细菌等微生物。它们是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媒介。
针对皮肤传染类疾病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或下水后及时进行冲洗清洁擦拭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