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知识

来源:闽侯县卫健健局 发布时间: 2021-07-08 11:1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一、什么是中暑?

   作为夏季典型的气象过敏反应,中暑指的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中暑的因素除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

    二、中暑的临床表现

   中暑的临床症状为高热、无汗及昏迷。首发症状有全身软弱、无力、头痛、眼花、恶心及汗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1℃以上,并有极度困倦、皮肤干热无汗、脉快、呼吸浅、血压下降。如不赶快救治,很快发展出现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三、中暑的分类

   1、热射型中暑,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37℃左右、皮肤温度保持在32℃左右,随着气温升高,以传导、辐射方式散热的逐渐减少,液蒸发散热逐渐增加。当外界气温高于32时,大部 分热量要通过汗液蒸发。当外界温度达到35-39℃时,加上劳动强度大,体内热量不容易散发,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形成,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

   2、热衰竭型中暑,与第一种类型相反,主要是因大量出汗引起,多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

   3、痉挛型中暑,主要是体内大量出汗,丢失盐分引起肌肉痉,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突出表现为肌肉抽筋。

   4、日射型中暑,主要是夏日阳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昏、恶心,重者昏迷,体温升高。

   四、如何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三要”:要多喝水;要饮食清淡、充足休息;要在室内避暑,适度降温。 

  预防中暑“三不要”:不要饮用高糖、冰冻等饮料;尽量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不要忽略身体状况。 

   若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中暑症状,请这样做: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休息后若不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对老、幼、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一些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特殊人群,应加强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