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老总 “跨界” 当编书人!

来源:闽侯县 发布时间: 2025-10-04 21:4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地方文化不是摆在架上的古董,而是活在民间的记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录,更是唤醒、传承与活化。”

  谈起自己的编撰工作,林青青从堆积如山的文稿中抬起头,眼神里闪烁着执着与热忱。

  作为福建省中胜华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青青在建筑行业深耕近30年,拥有多重身份——连续三届闽侯县人大代表、县人大法制委委员、县新阶联常务副会长。这些身份背后,是他对行业、对社会、对家乡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林青青在建筑领域成绩斐然,参与编制过《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等10多项省级行业标准。正是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为他后来投身地方文化编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身为土生土长的上街人,林青青心中满是对家乡文化的炽热深情。3年前,他将这份深情化作行动,带头捐款并组织发起《上街镇志》的编纂工作。他走遍上街镇的每一个村落,查阅大量史料,在故纸堆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为了全身心投入编纂工作,他甚至将企业交由团队打理,自己坚持在镇政府“打卡上班”。历时3年,这本凝聚着他无数心血的志书终于完成。它为上街镇留下了一份系统、权威的历史档案,也为后来的《闽侯乡土文化丛书?上街》提供了大量资料基础。

  当接手《闽侯乡土文化丛书?上街》主编任务时,林青青意识到,这本书需要以更亲切的方式讲述上街故事。他迅速组建起一支以退休教师、宣传干部为主的编写团队,在7个月里反复打磨文稿,逐字推敲,将初稿从18万字精炼至10.8万字。6月份提交初稿后到现在,文稿修订达21版,林青青常常审稿至深夜。

  上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因档案散佚,许多历史难以考证。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横跨在溪源江之上的十四门桥。这座桥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老者,静静伫立,作为福州市境内最长的宋代平梁石桥,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古韵。

  然而,关于十四门桥的建桥时间,由于历史记载模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还原真相,林青青深入调研,最终依据《六桥林氏族谱》的记载以及省保专家的权威认定,得出了确凿的结论。如今,这一正确的历史介绍已被详尽地收录在《闽侯乡土文化丛书?上街》之中。

  尽管要兼顾人大调研、新阶联活动与公司管理等多项事务,林青青仍坚持参与每一次田野调查和文化座谈。他深入民间倾听百姓讲述,与专家切磋求证,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闽侯乡土文化丛书?上街》的编撰,让林青青有了新的想法:让更多人了解上街镇千百年来的文化,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为此,他自掏腰包,设计新峰溪旁的“上街古镇”文化街区方案。他将自己在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编撰工作经验相结合,精心规划了古街的布局和内容。同时,他还在策划编撰不同书籍,想将上街镇更多的内容记录、保留下来,让后人能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如今,《闽侯乡土文化丛书?上街》已进入终审阶段。轻抚样书封面,林青青目光中满是欣慰。这本书不仅凝聚了他与团队数月来的心血,更承载着上街镇千百年来的文化脉络与集体记忆。它将成为上街又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也为无数漂泊在外的上街人系紧了一缕浓浓的乡愁。

  林青青用他的行动证明:真正的成功,不在于积累多少财富,而在于能为故乡留下多少温度与光芒。他就像一位文化使者,以笔为楫,划动上街文化之舟,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印记。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谢尔瑶 陈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