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校地普法驿站首日开放

来源:法治闽侯 发布时间: 2025-07-29 08:5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7月23日上午,闽侯县“蒲公英”校地普法驿站首次开放日活动在上街镇美岐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林晓霞,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元武,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梁开斌、闽江学院法学院副书记杨亮、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俊秀、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团委副书记黄礼锵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美岐村党群服务中心及“蒲公英”校地普法驿站,详细了解驿站的功能布局、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普法工作的开展情况。驿站内设施完备,功能区域划分清晰,涵盖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资料展示、普法活动开展场地等多个板块,旨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服务。
 
  

 

  随后,就地召开“‘蒲公英’校地普法驿站”联动发展座谈会。
 
     

  

  县司法局局长林斌在会上介绍了“蒲公英”校地普法驿站的建设背景、普法功能与社会价值。他表示,驿站以“校地联动”为核心,依托福州大学城高校资源,旨在打造精准普法“播种机”、法治资源“融合器”和基层治理 “助推器”,通过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普法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高校代表围绕加强校地合作、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资源共享、活动联动、人才培养等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元武对闽侯县 “蒲公英” 校地普法驿站的创新实践予以充分肯定。他强调,普法工作需紧扣 “为谁普法”“由谁普法”“怎么普法” 三大核心问题,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合作;既要建立高校与驿站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组织法学专业学生到驿站实习,深度参与一线普法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有机融合;也要邀请法律实务工作者走进高校课堂,通过分享真实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与实践的双向赋能。同时,他指出驿站要立足 “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理念,精准对接百姓法治需求,充分整合本地资源,让法治宣传更贴民心、更富实效,推动精细化普法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林晓霞在发言中指出,普法工作务必紧密围绕中心大局,牢牢抓住工作重点。一方面,要切实为党委政府分忧,助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打造“蒲公英”校地普法驿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后续工作中,要进一步推动普法驿站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将美岐村精心塑造为法治乡村的典范。另一方面,要秉持为群众真诚服务的理念,全心全意解决群众在法律方面的困惑与需求,充分挖掘福州大学城高校聚集这一独特优势,促进校地资源深度融合、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在普法方式上,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施策,着力打通法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推动基层治理向法治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座谈会结束后,大学生 “蒲公英” 普法志愿者随即在美岐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他们通过向村民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耐心解答各类法律疑问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普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权益保障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贴心的服务和实用的内容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活动为深化校地普法合作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的强大共识。未来,闽侯县司法局将打破基层 普法思维定式,不断探索资源整合新路径,持续强化完善“蒲公英”校地普法驿站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村民遇事找法的“第一站”、矛盾化解的“减压阀”、乡村振兴的“法治翼”,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户村民的生活,推动基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法治力量,助力闽侯县法治建设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