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控时间节点
遵循“内容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成果实效化”的要求,每月20日前向各村提供上月财务报表,25日前按时公开,针对群众关切的政策问题和村级重大事项,要求及时足天公开,全镇财务公开率达到100%。
二、拓宽监督渠道
借助村务公开栏、“村村响”广播、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微信群、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监管平台、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平台、市农村产权流转平台等,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公开,改变传统监督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不定期检查,征询群众意见建议,发现问题要求立行立改,并通报公示情况。
三、拓展公开内容
结合“三资”专项整治,细化公开内容,让财务更透明,监督更精准,村民看得懂。
●聚焦“阳光工程”。公开村级小型工程预算、发包、验收、决算各关键节点,强化工程全过程动态监管。如前期公开民主决策结果和建设方案,发包后公开中标结果和发包条款,施工中公开进度款支付情况,验收时公开结果和结算情况。
●聚焦“财务收支”。逐项逐笔公开年度财务计划的执行、资金收支明细、资产负债存量、银行存款明细、会计科目余额等5项内容,村民可手机查询。
●聚焦“三资清单”。全面公开集体资产、资源的明细台账、交易情况、经济合同等。2024年以来发布财务公开信息6827条,公开合同334份,在福州市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挂网交易57宗。
四、监管提质增效
专项整治以来,祥谦镇落实“无公开不审批”工作机制,致力打造“阳光村务”,有效解决票证不规范、开支随意、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升,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有效解决资产闲置、流失、侵占等问题,琯前碾米厂和市场、洋下茶厂和粉干厂得到盘活利用;干群关系更融洽,消除了群众疑虑,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激发干部干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