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敬,黄奶奶家的灯又不亮了,你帮忙看一下。”
“阿敬,我家的电视打不开了,什么时候有空帮我修一下?”
在一声声呼唤下
大家口中的阿敬——杨锦敬
带着憨厚的笑容穿梭在
闽侯县青口镇杨厝村
尽心尽力为乡亲排忧解难
关爱邻里
村里的“热心肠”
对于已经在杨厝村生活了48年的杨锦敬来说 ,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杨锦敬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并从事水电维修工作,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具备了娴熟的电器维修技术,左邻右舍无论是谁家有电器坏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尤其是村里独居老人遇到电灯不亮的情况找他帮忙,他总是第一时间上门帮忙修复,事后还会时不时到老人家里帮忙检查线路。
杨锦敬:“这些老人家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小时候都很照顾我,现在能出一份力帮助他们是自己的幸福。”
杨锦敬家附近还住着一位听障的孤儿小杨,十几岁就没有父母,身体残障和智力缺陷给他的独居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在他灰暗的生活里,杨锦敬就是一个温暖的依靠。“饿了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难过的时候 ,找杨大哥,总会得到暖心的回应,他就是我的家人。”小杨说。
有人问杨锦敬,不会觉得很麻烦吗?杨锦敬说:“只是几顿饭,一些钱,算不了什么。命运对他这么不公平了,能让他开心一些,我也高兴。”
尽己所能
诠释助人为乐
生活中的杨锦敬,是关爱邻里的热心肠。而戴上七里应急救援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七里救援”)救援队队长的袖标,杨锦敬又化身成了雷厉风行的领头人。
自 2022年创建七里救援至今,杨锦敬带领队伍成员执行了十余次水域、山地等社会公益救援,救助群众上百人。
2022年12月
十八重溪有一名驴友不幸坠崖身亡,家属希望能将遗体运出安葬。为了让逝者安息,生者节哀,杨锦敬带领队员向着十八重溪最危险的剪刀峰进发。
在整个行动中,他们这支小队主要负责担架运送,一路上头顶不时有碎石掉落,脚下踩着的是湿滑的青苔石面,天上还不合时宜地下着雨。杨锦敬身先士卒,为身后的队员固定绳索,引导队友小心向上攀爬,从上山到下山,整整二十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当遗体被顺利运送出山之后,他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每次救援行动,杨队都冲在前面,我们跟在他身后很安心。”七里救援队队员林继德说。
2022年10月
福州爆发新冠疫情,杨锦敬第一时间带着15名志愿者,配合青口镇市场监督管理所,针对辖区内菜市场、超市、沿街商铺等重要点位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每天上午点准时出发,一走就是8小时以上,连续一个月风雨无阻,走遍了青口镇40多个村居、商铺近2000多家。为解决好来青口镇支援的志愿者住宿问题,杨锦敬又无偿提供车辆、组织人员协助搬运行军床、棉被等物资,在2小时内完成了3个点位 、近400套物资的运送。他说,这是一个本地志愿者对外地来援志愿者应有的敬意和欢迎。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是杨锦敬的人生信条,这位朴实的农村大哥,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着“助人为乐”的人间大爱。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鑫 余圣建 江心怡(实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