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高温天气不仅带来闷热不适,更潜藏着致命风险 —— 热射病。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若救治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掌握热射病的预防知识已成为夏日健康的必备技能。本文将从热射病的危害识别、高发人群、预防措施到应急处理,全方位构筑夏日健康防线。
认识热射病:高温下的致命威胁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至 40℃以上,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损伤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与普通中暑不同,热射病并非简单的 “中暑晕倒”,而是全身多系统衰竭的急症,发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干预,数小时内就可能危及生命。
临床数据显示,热射病患者即便存活,也可能留下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永久性损伤。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高温环境下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热量在体内急剧蓄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代谢紊乱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以及高强度体力活动,是诱发热射病的三大主要因素。
高危人群:这些人更需警惕
老年人
全方位预防:不同场景的防护指南
室内环境防护
日常出行
饮食调理
应急处理:中暑后的黄金救援时间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等热射病症状,需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黄金救援时间仅有 30 分钟。首先要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去除衣物,用凉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全身,用风扇加快散热。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但不可强行灌水。
若患者体温持续高于 38.5℃,需采取更积极的降温措施,如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放置冰袋,或将患者浸泡在 20-25℃的水中(注意头部露出水面)。同时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疑似热射病,以便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热射病患者可能出现抽搐症状,此时需将患者侧卧,清理口腔异物,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和意识状态,记录降温措施和病情变化,为后续救治提供参考。
夏日高温是自然的考验,热射病是可防可控的急症。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科学的预防知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能在炎炎夏日中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做好防暑降温,远离热射病威胁,安然度过每一个高温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