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 平安伴成长——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教育集团预防登革热知识宣传

来源:闽侯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07-28 15:07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是全球分布最广的虫媒传染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我国目前多为输入性流行,但有伊蚊分布的省份存在发生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的风险。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在我国,登革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广东俗称“花斑蚊”、“黑斑蚊”)叮咬传播。当雌性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即将病毒传染给另一个人。福州地区登革热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流行,发病高峰集中在7-9月份。

突发高热: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可达到39℃ - 40℃,且持续高热不退,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

 三痛明显: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孩子可能会因此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况。

 皮疹现象:发热后3 - 6天,皮肤会出现皮疹,通常从四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瘙痒感。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若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活动情况。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无论白天或夜晚均穿长袖衣和长裤,凡暴露部位皮肤可喷涂防蚊花露水。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3.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等。

日常在家,孩子也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预防登革热的行动中,例如清洗积水容器,如花瓶、壁瓶、花盆底碟部等。外出及露营时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让我们共同携手,家园联合,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共创一个适合孩子健康成长、温馨快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