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将至,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我们诚恳地向广大家长朋友作如下温馨提示: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孩子学业成长,关键是让孩子专注学校课堂教学,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引导孩子提高课内学习质量,尽量不要给孩子增加学校教育以外的学习任务,应给孩子多一点休息时间,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活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选择校外兴趣类培训应以满足孩子个性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不能脱离孩子的实际而盲目跟风从众。
二、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作为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丰富的学习兴趣,切勿轻信校外培训机构以“专家”“名师”“承诺班”等为噱头进行的宣传,自觉抵制各类超标超前的违规培训活动,切实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根据国家“双减”工作要求,假期期间不得组织学科类培训,理性选择合规非学科类培训,不要给孩子增加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远离证照不全培训机构。无证教育机构未经相关部门审批,达不到办学所应具备的场地、师资、安全、资产等相关条件,缺乏监管,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安全事故,维权无从保障。因此提醒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安全第一,不要盲目相信机构或个人的招生广告和口头承诺,避免权益受损。
四、抵制隐形变异培训行为。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即构成违法:1.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2.利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有偿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校外培训的;3.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竞赛、思维训练、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夏令营、托管等名义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
五、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请您务必通过手机下载教育部研发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报名及缴纳培训费用,购买课程时APP将自动生成《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请注意查看收费标准等公示信息,不要以任何形式一次性向机构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预收费用,一次性缴纳费用不要超过5000元,警惕培训机构以“年卡优惠”“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缴费,不要转账给个人账户(包括私人微信、支付宝等)。请您要求培训机构开具正规发票,防范发生“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