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FZ08903-1100-2021-00016 文号 祥政〔2021〕92号
发布机构 祥谦镇 生成日期 2021-04-13
标题 祥谦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防控、监管工作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各村(居) 、各单位:红火蚁属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各村(居) 、各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专栏、张贴挂图、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火蚁识别、防治与被红火蚁蛰咬后救治的知识,让公众正确认识红火蚁,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引导相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与检疫工作。6.5施药前要对红火蚁的发生基数(蚁巢和工蚁数量)进行调查,施药后要按照《红火蚁疫情监测技术规程》 、 《农药一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等技术标准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
索 引 号 FZ08903-1100-2021-00016
文号 祥政〔2021〕92号
发布机构 祥谦镇
生成日期 2021-04-13
有效性 有效
标题 祥谦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防控、监管工作的通知
内容概述 各村(居) 、各单位:红火蚁属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各村(居) 、各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专栏、张贴挂图、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火蚁识别、防治与被红火蚁蛰咬后救治的知识,让公众正确认识红火蚁,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引导相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与检疫工作。6.5施药前要对红火蚁的发生基数(蚁巢和工蚁数量)进行调查,施药后要按照《红火蚁疫情监测技术规程》 、 《农药一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等技术标准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

祥谦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防控、监管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4-19 09:48
| | | |

、各单位

红火蚁属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美丽乡村建设、高速公路绿化等需要,绿化苗木、草皮大量调入我县,使红火蚁防控难度加大。目前我镇相关村有红火蚁疫情发生,个别危害有加剧之势,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安全。为确保及时、高效、有序地处置红火蚁,根据《闽侯县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防控、监管工作的通知》(农(202111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红蚁疫情严峻态势,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根据县防控应急预案要求,有序开展本辖区内的红火蚁防控工作。有发生疫情的)应根据发生为害程度,对疫情发生情况做出全面分析、评估,适时启动应急预案。

二、强化主体责任

红火蚁疫情防控按照“属地管理、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下,农业农村、林业、村镇建设、交通运输、各乡镇(街道)等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做好各自辖区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红火蚁疫情的监测、预报,对疫情相关情况作出全面分析、评估,制定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负责组织农地内红火蚁疫情的调查、防控工作;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林地内的红火蚁疫情的调查、防控工作;村镇规划部门做好城市公园绿地内红火蚁疫情的调查、防控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做好公路绿化带内红火蚁疫情的调查、防控工作;各)做好辖区内红火蚁疫情的调查、防控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属地实施的总体原则,进一步理清、明确防控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强化各部门协作,确保快速有序高效控制红火蚁危害。

三、加强调查监测

随着春季气温不断回升,红火蚁也开始了为害活动,各地应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开展红火蚁的调查工作。红火蚁调查的重点地区为公园、绿化带、垃圾场等,尤其要以近几年内新建的广场和绿化带的草皮和树木的种植地为调查的重点区域。可在发生区及其周边设立监测点,采用诱集法开展监测,各村(居)做好监测资料的手收集与保管,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发现疑似疫情立即通报当地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进行疫情确认,确认为红火蚁的,要及时、全面摸清疫情发生范围、面积,并按应急预案规定程序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疫情,否则,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统计上报红火蚁发生情况(见附件1),表格填写完整后加盖村居委员会公章于每月20日前报送镇农业服务中心(未发生红火蚁的)也需零报送)。

四、强化检疫监管

)、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植物检疫条例》《福建省农业植物检疫办法》等法规制度,加大辖区内的监管力度,强化对红火蚁发生区的检疫监管,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与再次传入,对可能染疫的植物与植物产品(尤其绿化苗木和草皮)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入;发生区内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原则上禁止调运,单位或个人确实需要调运的,应提前申报、经严格检疫并通过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调运。林业部门林地的绿化工程、村镇规划和建设部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交通运输部门高速及普通公路绿化建设项目应将红火蚁疫情防控成效纳入质保期范围。

五、加强宣传培训

)、各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宣传专栏、张贴挂图、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火蚁识别、防治与被红火蚁蛰咬后救治的知识,让公众正确认识红火蚁,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引导相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与检疫工作。宣传过程中应正面宣传为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六、落实科学防控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密切配合,加强沟通,联防联控,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生区各责任部门根据所负责区域内的疫情发生情况,参照《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见附件)和《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NY/T245-2013),科学制定本区域的防控工作与技术方案,指导督促疫情发生的)采取购买药剂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开展红火蚁防治,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此通知

 

  附件:1.2021年红火蚁防控调查表

     2.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祥谦镇人民政府

                                                             2021年413

 

 

2021年红火蚁防控调查表

填报单位:                                 时间:

日期

本月调查面积(亩)

分布

面积

(亩)

发生

面积(亩)

本月新增面积(亩)

密度(穴/百平方米

防治

面积(亩)

防治效果(%

布点

备注

 

 

 

 

 

 

 

 

 

 

 

 

 

 

 

 

 

 

 

 

 

 

 

 

 

 

 

 

 

 

 

 

 

 

 

 

 

 

 

 

 

 

 

 

 

 

 

 

 

 

 

 

 

 

 

 

 

 

 

 

 

 

 

 

 

 

 

 

 

 

 

 

 

 

 

 

 

 

 

 

 

备注:

1、分布面积指近三年内有发生过红火蚁的面积,包括当前发生面积和三年内发生过红火蚁经过防治当前没有活动蚁穴的面积。

2、发生面积指现在仍有红火蚁活动的面积。

3、报表实行月报、零报告制度,每月25日前乡镇(街道)政府盖章后上报。

 

 

附件2: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1防控目标

通过科学监测评价、严格的检疫和科学的施药控制,有效降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扑灭新传入、小范围的疫情点,不发生恶性伤害人畜事件,不出现恶性扩散蔓延。

2防控策略

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持防控与阻截并重,在发生区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毒饵法、灭巢法等防控方法,降低种群密度,压低扩散虫源。同时,采取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3防控措施

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

3.1加强监测

在红火蚁发生区和扩散高风险区科学进行监测布局,以面上踏查和点上诱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2检疫措施

3.2.1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肥料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

3.2.2药剂处理方法

发生区种苗、花卉、草坪(皮)、栽培介质等物品调出前必须使用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处理。作物使用药液浸渍或灌注处理时,栽培土壤或栽培介质须完全湿润;如果是盆栽作物,也可以均匀施放触杀性颗粒剂等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发生区垃圾、肥料、土壤等物品调出前必须进行药剂处理,施放触杀性颗粒剂等药剂于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介质之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3.3毒饵法

3.3.1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3.3.2毒饵药剂要求

采用氟蚁腙、茚虫威、呋虫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具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要求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2-6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3.3.3使用方法

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3.3.1单个蚁巢处理

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10cm-50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3.3.2普遍撒施毒饵

对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或采用诱饵法普遍诱到工蚁、

但很难发现活蚁巢的发生区,采取普遍撒施毒饵法进行防治。

处理较小面积区域时可直接用手(穿戴塑胶或橡皮手套)撒播,处理较大面积区域时可用手摇式撒播器撒施。撒施毒饵剂时要覆盖所有发生区的所有地点。毒饵剂的用量根据活蚁巢密度、诱饵法监测的工蚁密度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每100平方米使用推荐用量的2倍左右。

3.3.3.3综合处理

在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红火蚁严重发生区域可采用单个蚁巢处理与普遍撒施毒饵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3.3.3.4补施毒饵

在使用毒饵剂防治红火蚁后,经防治效果评定,对分布有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进行补施处理。一般采用围绕这些地点小范围点施的方法。处理活蚁巢时毒饵剂的用量同单个蚁巢处理,处理诱集到工蚁的地点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3.3.4防治效果评定

根据有关监测、药剂防治评价标准进行防治效果评定。防治前进行一次调查,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防治实施后2~6周内对发生区进行全面调查1次。

3.3.5注意事项

使用毒饵剂时地表适宜温度为21-35℃,地面应比较干燥,在使用毒饵剂后6小时内无降雨,并且尽量在红火蚁活动觅食时间施用。

3.4颗粒剂、粉剂灭巢法

3.4.1适用范围

适用于蚁巢明显的发生区域。

3.4.2使用方法

采用触杀作用迅速的颗粒剂、粉剂防治红火蚁时,先将药剂直接均匀地撒布于蚁丘表面及附近区域,然后立即洒水,之后每2-3天洒水1次,至少洒水3次以上。使用量根据商品使用说明确定。

使用具生长调节作用药剂为有效成分的粉剂防治红火蚁时,先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使用量根据蚁巢大小和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直径在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4.3防治效果评定

防治前对发生区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防治10天后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别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并进行效果评估。

3.4.4注意事项

施用粉剂不宜在有较大风力的天气下进行,施药要快速。

3.5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法是指先在红火蚁发生区域撒布毒饵剂,10~14天后再以触杀性杀虫剂或其他方法采用单个蚁巢处理法处理单个蚁巢。大面积撒施毒饵剂防治效率较高,而采用颗粒剂/粉剂灭巢法等单个蚁巢处理法速效性较强,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发挥各自长处,会得到很好的防效。

4档案保存

详细记录并保存包括施用毒饵剂品种、数量、次数、施药时间、防治面积、防效调查方法及调查次数、各次调查的蚁巢密度、工蚁密度、防治效果等。

5推荐使用药剂的说明

本方案推荐的杀虫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环境中使用的。当新的有效农药出现或者新的管理规定出台时,以最新的规定为准。

红火蚁化学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推荐使用低毒、生物源农药。

6防治注意事项

6.1施药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

6.2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6.3在公共场所、住宅区等人群活动较频繁的发生区域要注意选择使用安全低毒的药剂,施药时要避开人流高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4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养蜂区、养蚕区等使用农药防治红火蚁要注意选择药剂种类,防止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

6.5施药前要对红火蚁的发生基数(蚁巢和工蚁数量)进行调查,施药后要按照《红火蚁疫情监测技术规程》、《农药一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等技术标准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