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
——上门为农户办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工作亮点
为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激活农业现代化发展引擎,闽侯县农业农村局农机保障中心自2025年起创新推行农机购置补贴“上门办”服务模式。通过将服务阵地前移至乡村一线、延伸至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现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技术指导“零距离”覆盖,切实破解农户申请补贴过程中“申请难、跑腿多、耗时久”等问题,全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止2025年6月底,累计为352户农户办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申请,发放补贴资金67.233万元,惠及农机具354台套,申请材料一次性通过率达98.5%,农户满意度达98%,政策实施成效显著。现将主要做法和亮点总结如下:
一、主动作为,服务到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改变传统“坐等受理”工作模式,组织服务小组深入各乡镇,开展“敲门式”服务,工作人员不惧路途遥远,穿行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家中,通过面对面沟通,精准掌握农机购置需求,同步开展政策宣传,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策咨询服务。针对留守老人、务农繁忙、出行不便等特殊群体,我们更是主动上门收取申请材料,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服务多跑路”,让惠民政策温暖直达基层。
二、现场指导,规范操作,确保申请流程“零差错”
(一)政策解读,清晰明了: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详细解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围绕补贴范围、补贴标准、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核心内容开展深度讲解,现场答疑解惑,消除农户政策盲区。
(二)材料审核,严格把关:认真核对农户提交的身份证、银行卡、购机发票等申请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及时指出并协助农户补充完善。同时,工作人员还指导农户规范填写申请表,确保材料真实完整、信息准确无误,有效降低材料退回率。
(三)系统录入,准确无误: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补贴申请系统操作流程,将农户及农机具信息精准录入系统,并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反复核对,防止数据错漏,为补贴资金高效发放提供坚实保障。
三、政策宣传,深入人心,提高政策“知晓率”
将业务办理和政策宣传深度融合,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红利。同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针对性为农户推荐适配的农机具,同步开展农机安全操作、日常维护保养等技术指导,帮助农户科学选购农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深入细致的宣传显著提升了政策的知晓度,激发农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四、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一)内部联动,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业务、财务、监理等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申请受理——材料审核——资金兑付——牌证管理”全链条闭环服务,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二)外部协作,整合资源优势:联动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机经销商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户合法权益。
五、跟进回访,闭环管理,提升农户满意度
上门服务办理申请工作绝非简单的“一办了之”,而是构建起一套严格、高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自申请提交的那一刻起,工作人员便开启动态跟踪模式,通过手机APP实时向农户推送申请进度与审核结果;对于审核通过的申请,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主动对接财政等相关单位加快补贴资金发放速度,确保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在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后,我们还会开展专项回访工作,详细了解农户对补贴资金到账情况的满意度,深入倾听农户在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广泛收集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通过跟进回访,不仅让农户深切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和关怀,也让我们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了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了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持续总结经验,优化服务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过程监督。将“上门办”服务固化为常态化机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推动农机购置补贴服务向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方向升级。
闽侯县农机购置补贴“上门办”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是践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系列务实举措,切实解决了农户的办事难题,提升了政策落地质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未来,闽侯县农业农村局农机保障中心将持续深化服务创新,推动惠农政策落地生根,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