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已建成60多年 成为国家级红色高地
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中,林祥谦被反动军阀逮捕,在敌人屠刀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拒发复工令,终于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终年31岁。
1928年,林祥谦及其父林端和、弟林元成的3口棺木由林祥谦烈士夫人陈桂贞运回家乡安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了纪念林祥谦烈士,决定在烈士家乡建立陵园
▲王立强/摄
林祥谦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城南22公里处的闽侯县祥谦镇枕峰山。半球形的烈士墓在纪念堂后山坡,石砌围屏,上刻郭沫若手书“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陵园于1960年兴建,1961年1月20日隆重举行烈士遗骨迁葬仪式,并在1963年,“二七”惨案四十周年之际竣工对外开放。陵园占地面积62.28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内有烈士雕像、二七烈士纪念堂、烈士墓、英雄广场等纪念性建筑。
▲吴林/摄
▲王立强/摄
▲王立强/摄
陵园上下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现已成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二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红色高地,也是福建省最能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的宝贵红色资源之一。2023年,林祥谦烈士陵园由闽侯县移交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统一管理。
▲林若野/摄
▲林若野/摄
投资2600多万元 改造更新烈士纪念设施展陈
记者了解到,2004年,省、市以及闽侯县政府曾投入400多万元,参照国内烈士先进陵园的设计理念,对林祥谦烈士陵园主楼和景观两部分进行改造,主要对纪念堂屋顶破损、老化、渗漏以及陵园收藏名人字画虫蛀和霉变等问题进行集中修缮。
如今,经过20多年的运行,陵园内基础设施不完善,英雄广场范围狭窄,纪念馆内布展内容陈旧等问题。
▲林祥谦烈士陵园提升改造项目效果图
此次陵园改造提升工作计划投入资金约2600多万元,工程主要包括二七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项目,更新优化烈士纪念设施展陈,采取陈列艺术和多媒体形式,补充完善体现时代精神和新史料新成果的展陈内容,全面呈现林祥谦烈士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同时,对英雄广场、景观构筑、水电工程、内部道路及停车场等进行改造,对绿化、景观小品进行提升,以提升林祥谦烈士陵园整体面貌。